首页 怎么放生 佛经下载 放生因果 念佛法门 放生时间 佛经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法门 放生泥鳅

念佛法门

走进《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的第三课:深度解读

来源:http://www.masterdedah.com 作者:中国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2024-05-13
摘要:当我们摆脱了这种对人、对法的执着之后,我们的大平等心就会产生,就不会有憎爱、荣辱、是非等观念。没有人不能成佛,这就是这一愿给我们的承诺。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将不成

走进《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的第三课:深度解读

四十八大愿,第三讲。

好,我们来看第九愿。第九愿是 "皆得神足飞行" "如果我成佛后,所有生在我刹土的天人 都能获得神足" 神足会有多种表现形式,但这里有一种: "只需一念,你就能最小程度地分离自己,前往千百亿佛陀的大劫"。一念之间,分身散影,往十劫中,上求下化。"此愿若不能成,即不成正觉"。那么,证得阿罗汉的人就有十八种变化神通:大身变小身,小身变大身,左身出水,右身出火,虚空中行,水中行,虚空中坐,念到哪里,身就到哪里,等等。在这种神力中,他是自由的。现在,我们完全没有这种能力。

但这种神力是众生与生俱来的,只是我们有很重的烦恼--烦恼把我们遮得严严实实,根本无法显现出来。正因为我们有这种神力,我们才能显现出这些高科技:正因为我们有天眼,我们才机械地制造出了望远镜,甚至是射电望远镜,才能观察到这个太阳系、银河系,才能有这种可视电视;正因为我们有天耳,我们才有了手机、电话;正因为我们有神足的力量,我们才发明了飞机。这些都是我们内在拥有的东西,只是隐隐约约地好像显现了那么一点点。如果自我没有这些东西,就不可能造出飞机,也不可能有手机。

这样的话,六神通就把这个各得真金身的愿和没有好丑形相的愿相辅相成了。在前面,你的形相都是很庄严、很平等的,这就是你的相貌;相貌好的同时,内心也要有种种的德行、种种的能力,内心也要有真本事,这就是六种神通。心诚则灵,形于外,这才叫真东西。如果外表很美,但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德行,世人就会说这是一把杉木剑--没有用处。达摩菩萨的愿望就是希望你外表好看,内心也很强大、很有德行。

好了,让我们看看第十个愿望 不贪恋身体的愿望 "如果我成佛后,所有生在我地藏菩萨刹土的天人,都不再思念、贪恋、在乎自己的身体。" --我执着于这样的烦恼。"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我将无法证悟"。这个愿望非常巧妙,对我们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在这里轮回,每天都在这里受苦,每天都在是非中受苦,每天都在利益的争夺中受苦,我们玩弄各种手段,不择手段,最终的根源就是自我意识!这就是最终的根源--我执,这是最难以破除的。法相唯识宗说,我们有俱生执、阿赖耶识,然后第六意识是分别执。凡夫众生没有这个 "我",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想不到。他认为这个 "我 "是真实的,这个身体是真实的。如果这个 "我 "存在,我就必须拥有它;如果它阻止我拥有它,我就会愤怒、憎恨它,就会杀死对方,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冲突和摩擦,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会发生战争。孔子为什么说 "春秋无义战 "呢?在整个春秋时期,每个国家都在打仗,没有一场是正义的战争,都是我执的产物。

对于僧人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修了几年法,"我执 "仍然很深,丝毫没有减弱,那么修法真的是浪费时间!但这确实很难。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他认识一个在山中住了几十年的老和尚。有一天,他出来了,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恭恭敬敬的。他就说,和尚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尤其是爱慕虚名,这个虚名心怎么也去不掉。当时有一个人说:"哎呀,像老和尚这样不爱名利的人太少了!" 这个老和尚听了却非常高兴,笑眯眯的。莲池大师一看:"你看,他被卖了还不知道。" 他还没摆脱这东西?他可以离人远远的,他可以很勤奋,但还是:别人说一句赞美的话,他就高兴;别人说一句否定的话,他就生气。这个 "我 "仍然没有离开。

这个 "我 "就像脸上抹了油,要破除我执并不容易!整个佛法就是围绕着破我执、破法执这两个核心要素展开的。只有破了见思惑,才能破我执,成阿罗汉;才能破法执,成佛道。只有破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才能将八识转为四智。这在我们的自我修炼中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量劫以来仍在轮回中。法华经》告诉我们,在大通智胜佛座下发了菩提心的人退了出来,退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中。舍利弗在六信位时发大心,后来被一个婆罗门青年考问,他也退了出来。事实上,他的退隐也是我的一种观念: "我把眼珠给了你,你却把它扔在地上,还说它不好--很臭。你是个可怕的人,我要不理你,回去解决我自己的问题"。这仍然是一个 "我 "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已经把两只眼睛都交给你了。最后,还是这个微妙的 "我 "无法释怀: "啊,算了吧!"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愿望对我们如此重要。只要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会永远摆脱对自我的执著--这也包括对法的执著--我们再也不会在这种身见、这种自我执著中计较和贪求了。当我们摆脱了这种对人、对法的执着之后,我们的大平等心就会产生,就不会有憎爱、荣辱、是非等观念。即使没有这些观念,我们也能随缘了解万法的情况。所以,当你离开了这种身见,离开了这种分别心,到净土去供佛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净土的佛很庄严而产生任何的赞叹;不会因为到了秽土,看到佛的身体很小--他不在了,而产生这种轻视。所以这个愿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就是在最难突破的关口,阿弥陀佛的愿力帮助我们顺利突破。

好了,第十一愿,"我将以正确的决心到达涅槃"。"若我成佛时,生我地藏...... "的天人,仍是业力轮回的凡夫,已到极乐世界。"他们都能住在大乘正定聚中,一定能证得大乘涅槃的果位。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将不成佛"。这就是《正定必证涅槃愿》。每一个愿望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能成佛的原因就体现在这一愿上。入大乘正定即是阿毗达磨--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阿毗达磨至少相当于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方入大乘正定。十信皆是空中楼阁--入定、出定。所以菩萨修行,一个底线保证就是必须先进入正定。只有到了正定凝神这一步,才能谈三大劫的劫数或时间量的概念。如果你处于不确定的集中状态,你就会经历无数个大劫,无数个小劫、因此,对于所有行菩萨道的人来说,这种正定极为重要。根据《十唤毘婆沙论》,如果菩萨没有达到阿毗达磨,也就是正定,他就会有一种救头于水火的心情,就像失去了母亲一样,一刻也不能休息。他必须先达到这个底线--不退步的底线--才能稍稍休息一下。否则,你就像空中的柳絮,大风一来,马上就飘到更远的地方去了。如果你想从那里回来,又要经历多少劫呢?当你处于不确定或邪恶的专注状态时,你的想法就是这些邪恶的想法,你就会造恶业,一下子就会下地狱。你必须在地狱里呆上很多很多个劫才能出来。如果你入定了,首先,你不会退位,你永远不会退到凡夫位;其次,你不会退行,你会在大乘菩萨的行列中,你不会落入二乘自悟者的行列中;尤其是,更突出的是心不退失,你的妙念能与法性相应,与实相相应,与一切种智相应。这就是思想流入萨布拉海洋的过程,有点类似于当你处于这种正定(abhaya)的位置时,你生活在大乘正定中,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身、口、意的这种清净行为走向佛性的果位,它必然会引领你--引领我们走向大乘,走向涅槃。这就是为什么要用 "必 "字,即必须能够达到佛的 "灭度"。因此,只要你实现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你就能百分之百地保证成佛。没有人不能成佛,这就是这一愿给我们的承诺。那么这个愿也告诉我们,修净土法门的目的价值在哪里--目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四十八大愿的目的价值就是成佛,而不是做别的事情。那么他不是要成为藏教的佛,不是要成为普教的佛,也不是要成为其他宗教的佛,而是要成为圆教的佛--大乘圆教的佛。所以,这就是用来纠正我们心中的欲望:我们现在是为了成佛而修行念佛。

但成佛要分两个阶段。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很难成佛:自身的烦恼很重,外面的境界也不允许,我们不想成佛,更不想达到初果圣人那遥不可及的年龄。因此,要想成佛,首先要解决往生的问题。一旦我们往生了,我们就克服了现在的三个困难。如果我们讲的是通途自力法门,要解决分段生死轮回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净土法门所讲的第十八大愿,解决了信愿持名乃至十念就能往生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分段生死轮回的问题。这就是克服了第一个困难。第二个难点是,一般来说,我们的习气是容易走自了汉的道路,容易得少为足,容易在破见思惑的时候获得部分涅槃。

在娑婆世界,甚至在其他世界--你可以在《华严经》中看到--第七层的菩萨有一个陷阱:在第七层,当他即将离开发心--在那涅槃的寂静中--第七层的菩萨有一个陷阱。-当他在涅槃寂静中非常快乐时,他想要取证。这时,佛陀必须伸出金臂加持他--抚摸他的头顶,提醒他不要忘记因地的誓言,然后他才会进一步修习菩萨道,到达第八地--离开一切心识。你看,七地菩萨都有这样的危险,更何况普通人呢?对于普通人来说,当你破除了见思惑,就很容易开悟。一旦开悟,你会成为什么?究竟阿罗汉。在大乘佛教里,这是一个烧掉的种子,他成佛的种子已经断掉了,没有大乘菩提的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有这样的陷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它是大乘的法土,它能让你发大乘的菩提心--不是皈依真正的涅槃--而是直接证到大乘佛教的果位。因此,这不仅是每个人成佛的保证,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快速成佛的保证之一--饶益众生。好,现在请读第十二愿 "光明普照十方"。 这一愿也属于法身菩萨度化众生的最核心的愿。诸佛有光,"常光"、"放光",这里的愿就是阿弥陀佛的常光。为什么要发这个愿,让光明遍照十方无量劫呢?因为法身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而一切众生都在十方无量劫中,所以哪里有众生,光就照到哪里。光照到哪里,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不是太阳的光,不只是一点温暖,不只是一点样子;这个光是带着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的这种愿在里面,功能在里面。四十八大愿如何深入众生心?法藏菩萨在五大劫的修行中构建了两个 "操作系统"。第一个 "操作系统 "是光明,第二个 "操作系统 "是名字,也是将光明融入名字之中。第二个 "操作系统 "是名称。

光明遍及过去,但众生能否接受这光明,能否感受到这光明呢?阿弥陀佛的光明力量虽大,但这里也离不开道的感应,如果众生感觉不到,这光明的作用就难以显现。就好像天上有阳光,有太阳,但一个人用脸盆遮住头,在他看来还是黑的,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必须要有刺眼的光来触动。这光是怎么触到的呢?光是从阿弥陀佛身边发出来的,阿弥陀佛是平等普贤,但能不能摸到平等普贤,就看众生的信愿称念了。如何才能触摸到呢?这取决于名号。只要你称念名号,阿弥陀佛的光明就会映照在你的身上;如果你不称念名号,虽然光明在,但对于没有信心、不想执持名号的众生来说,就等于不存在。

你明白这一点吗?我经常把它比作中央电视台在现在播放的节目,但你如何接收它呢?你必须有一台电视机,你必须对应它的频率信号,它的图像和声音才能出来。这意味着我们与中央电视台传输的内容相互作用,并接收它。它是让我们接收的,那个发射的东西,它就在这里,它就在当下;你接收不到它,它对你来说就不存在。你能捕捉到 CCTV 的声音和频率信号吗?你能看到它吗?你捕捉不到无形无相的东西,但它现在就在起作用。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就等于从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从他的身心--"发射电台"--发射光明--光明通讯,传遍整个虚空法界,到处都有众生。这就是光明无量愿。

--2009年8月,大安法师在东林寺第二期净土文化培训班上的开示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佛经下载 | 放生因果 | 念佛法门 | 放生时间 | 佛经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法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中国放生官网 放生网_如何放生_放生仪轨_放生起源_放生感应_中国放生官网sitemap.xml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