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么放生 佛经下载 放生因果 念佛法门 放生时间 佛经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法门 放生泥鳅

念佛法门

深入探讨《阿弥陀经要解》第十五讲述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来源:http://www.masterdedah.com 作者:中国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23
摘要:在不退转的阿毗达磨菩萨中,有很多是一生补处菩萨--等觉菩萨。然后是不退转行位:藏教中没有不退转行位,因为它没有菩萨行的问题。那么,你看这三种不退,要根据释迦牟尼佛在我

佛说阿弥陀经》要义解说(第 15 讲)

好,请看下文。"又,舍利弗,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阿毗达磨。其中有多生多劫的修行人,其数之多,不可胜数,可谓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好,先看这一段。正宗分的第二段结构,特别劝勉众生应当求生极乐净土--来发愿。然后,这段话揭示了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无上因缘,显示了本经的巨大功能。为什么要特别劝导众生往生极乐净土?劝众生往生的依据是什么?可以获得什么利益?在这里,易大师总结了几点--往生净土的殊胜之处。"随业往生",就是你连一根毫毛都没有断,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一旦你去了那里,你就横向超越了三界。如果你不能带着业力往生,在这个三界轮回中,你就出不了三界,因为你没有断除见思惑--即使你断除了不止一点,但有一点没有断除,你就出不了三界。"出三界",就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之地。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凡圣同居了。如果您转生到凡圣同居的西方极乐世界,您将生到方便国。于是佛陀告诉舍利弗长者,极乐世界的众生--也就是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只要生到彼国--这个 "生者",只要你到了那里,哪怕你刚到,"皆是",哪怕你刚到,都会生到极乐世界。都是"--没有人被遗漏,都是平等的 "阿毗达磨"。阿毗达摩就是三种不退转。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阿毗达磨 "是一个概念:达到 "阿毗达磨"--不退转--是前提。如果你没有得到阿毗达摩,在无量劫和无量劫中的修行最终可能等于零。你必须先得到不退转,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三大阿僧祇劫,或者时间上多少多少劫的概念。否则连底线都没有,也就无从谈起成佛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大乘修行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进入大乘正定的入定。其中有三种不退转。在不退转的阿毗达磨菩萨中,有很多是一生补处菩萨--等觉菩萨。这些菩萨的数量不是通过计数或类比可以知道的,而是可以用 "等觉 "的概念来概括。那么,这部经,其实我们要把它与修因证果之道的定位相比较,才知道其中体现的无上大因在哪里。我们要么看这部经,要么无动于衷。这部经揭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信息:生净土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首先,我们来看看 "abhaya "这个词,它的意思是 "不退转"。不退有三种。我们需要知道这三种不退是什么样的觉悟。首先是 "不退位"。所谓 "位不退",就是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不会再退了。这就是 "入圣流",不堕凡尘。如何才能进入圣流呢?你至少要破除对我的执念。只有破除执念,才能入圣流。即使是作为耳根教中初果的首陀罗,你也必须破除见思惑,才能证得初果。此时,你不会再堕入凡夫地。凡夫地有内凡夫和外凡夫之分。这就是声闻教,首先是不退转。好,那么 "行不退转",从大乘菩萨的角度来说:大乘菩萨的行不退转,你发起大菩提心,这个大菩提心是什么?那么,你看这三种不退,要根据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给我们的证量来看,藏教的初果、通教的第四地、别教的初住、圆教的初信就叫不退位。初信密教相当于初果。然后是不退转行位:藏教中没有不退转行位,因为它没有菩萨行的问题;《圆教》中的第九菩提行位、《别教》中的十行位、《圆教》中的十信位都是不退转行位。补特伽罗的十信层次:你处于七信层次,相当于阿罗汉的层次,断除了心念;进一步蚕食断除尘沙惑--他的八信、九信、十信。到了十信,就能破除无明,成为法身大士--圆教初住。然后,当达到分别教法的初地和圆满教法的初住时,就称为 "不退转心"。如前所说,不退转心也是同性菩萨,终极也是同性菩萨。这样,它就传达了一个非常奇特的信息。如果你按照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大小乘经典--修因证果的教义--来做判断标准,那你就很难说哟!这怎么理解呢?我们得到的教法告诉我们,如果你是凡夫,你就不能说你是元圣,因为你没有破见惑;如果你是声闻、缘觉,你就不能说你是菩萨,因为你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菩提性; 如果你还没有破无明,那你就是异熟性--与佛的身心不同,你不是 "同熟性",所以你不是 "同熟性"。如果你还没有破无明,你就是异性--不同于佛的身心,你就不是 "同性 "菩萨。这是进与退的比较。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你达到了不退转心--不退转心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你就不是异性修行者;如果你达到了不退转行,你不仅破了心惑--你还证得了见道的初果;如果-庚寅五月,大安法师在温州太平寺演讲

深入探讨《阿弥陀经要解》第十五讲述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佛经下载 | 放生因果 | 念佛法门 | 放生时间 | 佛经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法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中国放生官网 放生网_如何放生_放生仪轨_放生起源_放生感应_中国放生官网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