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么放生 佛经下载 放生因果 念佛法门 放生时间 佛经故事 放生念诵 修行法门 放生泥鳅

念佛法门

故事背智慧:第二十个故事引人深思的哲学思考

来源:http://www.masterdedah.com 作者:中国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27
摘要:他著有《十喻诗》,可惜其中九首已经失传,仅存一首(第四首):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白居易在树下说:"。白居易说 "。禅师在树上说:"。禅师说:"。禅师说:"。

(第二十个故事)

唐元和中,白居易出守杭州,因慕鸟巢禅师之名,入山拜访鸟巢禅师。鸟巢禅师住在一棵树上。白居易在树下说:"师父,你住得这么高,太危险了。" 禅师在树上说:"太守先生,你的危险比我还大!" 白居易问:"弟子住在镇江山上,怎么会有危险呢?" 禅师说:"官场中荣辱得失、利害是非太多,加之这个社会危机四伏,如熊熊烈火,积薪相交。身在其中的你,或得意于青云直上,或失意于穷途末路。得意则忘形,失意则生怨,不免党同伐异,怨恨勃发,喜努衰乐,心机盘算。种种烦恼,当无休止。且苦且累,岂不危哉?" 白居易肃然而立。他问道:"请大师开示,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笑着说:"这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禅师说:"三岁孩童虽会说,八十老翁却做不到。"白居易听后大笑。一盆冷水佛教,是智慧之学。佛教是佛的教育。现代的学校教育或入学前的家庭教育,离校后的社会教育,或常见的所谓高等教育、素质教育,这些教育,都离不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和品格的培养,只要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堂堂正正做人,健健康康做事,教育也就完成了。然而,对于学佛的人来说,对于接受佛陀教育的佛教徒来说,却截然不同,它与语言、文字、知识的灌输无关,它不以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读破万卷书 "为目标。它不以 "博学"、"通经"、"读万卷书 "为目的。东晋时期,鸠摩罗什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和佛学家,为中国佛经翻译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著有《十喻诗》,可惜其中九首已经失传,仅存一首(第四首):

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借言悟意,意无所悟。若能映照佛光,万象皆成。若能映佛光,万象无来往。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们谈论空性,但谈论空性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做出比喻。比喻是用语言去理解,理解的终点还是 "空"。只有跳出知网(牢笼),认识才不会停留在概念上。如果真能以法(佛法)映(观),则面对世间现象,无来无去。这个 "空 "还是要靠你自己去领悟。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六祖慧能的故事:

有个比丘尼叫无极藏,经常念《涅槃经》。惠能大师一边听她念经,一边为无极藏讲解。这时,比丘尼拿起《涅槃经》,指着书中的字句向大师请教。六祖说:"字,我不认得。道理,你可以问。" 比丘尼问:"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说你知道真理呢?" 六祖说:"诸佛妙理,不在文字。" 比丘尼当时非常惊讶,就告诉远近的长老说:"大师是有道之人,应该请他来供养。" 于是,大家都跑去恭敬他。(慧远五灯会元》卷一)

佛教关注的不是形而上学的空谈,不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争论。它关注的是现实生活,是最实际的。摆脱烦恼,实现解脱,是一种人生的超越。这种超越重实践、重实证,不重语言文字,不重思维分别。

白居易说 "三岁孩童亦知事",知事有何用?知有何用?噎之即悟:知之未必能行,行之未必能成。由此可见,佛教教育不仅仅是 "知"。鸠摩罗什大师说:"若出长罗,不能住此"。只有跳出知识的罗网(牢笼),你的认识才不会执着于观念。六祖慧能也直言:"诸佛妙理,不在言说"。在现代科学领域,尤其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人们总是被文字所引导,言听计从,相信许多科学发现,相信其科学计算,从来不需要自己的直接经验,人们就会接受它,深信其科学性、有效性。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都被视为绝对真理。而佛教则不然,它明确告诉弟子们,言语是不可靠的,言语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去理解、去行动、去见证。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工具、实验方法、程序和路径。佛教也有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方法。这个方法就是 "信、解、行、证"。信、解、行、证是人类最早从信仰文明达到证悟文明的文明,是佛教特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

故事背智慧:第二十个故事引人深思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怎么放生 | 佛经下载 | 放生因果 | 念佛法门 | 放生时间 | 佛经故事 | 放生念诵 | 修行法门 | 放生泥鳅

Copyright 2019-2030 中国放生官网 放生网_如何放生_放生仪轨_放生起源_放生感应_中国放生官网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